第三章忘机(12 / 16)
。这四字原出于老子《道德经》,只此四字在鼎鼐功歌决中就前后往复出现不下三十余次。赵无极这套功夫勤修颇苦,私下忖度,陈抟传这套功夫与太祖,绝非只为换一座华山那么简单,只怕是以武功为谏劝:上善如水,上兵伐谋——关连的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所谓马上得天下,也不可以马上治之。
赵无极对付骆寒这招,真可谓“以已之钝,挡敌之无锋”,正合了道家武功的大关旨。
只见赵无极这时又以指划字,笑书道:“敢不敢?”
却见骆寒眉毛一挑,他在水中无法说话,内力修为也不是赵无极这淳和丰沛的一路,难以在江底沙地上成字,却猛然出剑。他并不是用剑在沙地上划字,而是伸臂在水中挥转,随他剑势,他剑尖上漾起丝丝尖细水纹,仔细看去,却也成字,却是——“比吧。”
赵无极一笑,调了一口气息,双目微垂,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竟打起坐来,似要在水底坐上一年一般。他这门内功基于道家紫府先天真气。道家功夫原以自身为一宇宙,其中之呼吸吐讷,远非常规。练至极处,皮肤每一个毛孔都可以与外界互纳吐吸。只见赵无极坐到后来,腰间腰带在水中自动松开,一身衣服也在水中飘散,看上去宽松舒适。他的眉毛随着气宇的调息也渐渐展开,面含微笑,肌肤松弛,很快已进入物我偕适之境。细看他皮肤四周,竟似有极细微极细微,肉眼几乎难见的气泡轻轻泛起,随生随灭。他本来神貌平常,又是一身渔夫打扮。但功到深处,只见江水之底,微光之中,赵无极须眉飘拂,衣裳容畅,其形其势,隐现一派宗师风致。
骆寒好奇地看着他。他自己的气息也极长,曾在青海湖中苦练过三个冬季,一度为之皮肤龟裂。但到底比不过赵无极这种沉淀千余年的道家养气工夫。渐渐过了一盏茶工夫,赵无极的气息却是愈来愈舒畅,只见他伸手在沙上划道:“闲来无事,且待我练练字。”
顿了顿,又写道:“前人书空咄咄,今日我水中书沙咄咄,未知孰人更有风致。”
他意兴闲雅,竟有心思说起笑话来。接着,他大袖一挥,果然在水中挥洒开来,横起竖收,竟真的写上了字,一起笔却是东晋王旬(是王字旁加一个旬字,打不出来)的《伯远帖》,其笔意之放纵,姿态之酣劲,骆寒虽不懂,也感觉得出。
骆寒一开始只当他真在写字,不一会儿,就觉出身边水流变异。赵无极越写越快,那水流也就在骆寒身边越绕越快。这种以水流干挠气息之术就完全是道家法门了。然后赵无极手下忽然一缓,竟又学起了唐人小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