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小鸡长毛(3 / 4)

对一口气的重要性体会并不深刻,因为呼吸、喘气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用别人教,也不用有意憋着、省着、等着。

但作为“海碰子”来说,在海底世界里那可不行,那是真正的全凭一口气。

就凭这口气,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凭这口气,在海底潜行寻找“猎物”。就凭这口气,在水下劳作。就凭这口气,从海底返回海面。

也就是说,这口气不仅关“海碰子”在海下能获取多少想要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它关乎生命。

可这口气虽然如此重要,能运用得如何却因人而异。由于各人体质不同,能耐有别,憋气得长短也不一样。

像他在盛年的时候,一头扎下去,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来,时间大概能五分钟,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可以在海底“睡觉”。自然,他收获海底物品,也远较他人更多。

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体格好的原因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他能比较精密地控制自己的气量。

比如下潜的这段行程,他规定自己只能用三分之一的气量,这是严格计算好的。必须得保证有三分之二的气量在水下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按顺序地做着应当做的事情,再及时返到水面上。

否则,一是扎不深,或刚扎下去,干不了活,就得立马上来。

此外,他还有一个很管用的运气技巧,那就是一开始用肚子向外鼓动,随着时间过去再逐渐收缩,这样也能暂时缓解一下气竭,延长一下时间。

不过,别看这个诀窍和这个技巧说起来都似乎很容易,可真要做起来却不是一般的难。因为这两招儿都与人的意志分不开,必须是最舍得遭罪的人才能学得会、做得到。

让他格外欣慰的是,洪衍武和陈力泉无论身体素质还是能吃苦的劲头,都颇有他当年的味道。所以他们运用这口气的能耐,很快就追上了年轻时的他。

要按道理讲,“海碰子”无论是扎“刺锅子”还是弄“海红”(行话,学名贻贝,也叫青口,干制品则被称作淡菜,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就象大人打小孩,太容易不过。真正的“海碰子”,要是谁去碰“刺锅子”和“海红”,那绝对算是掉价。

可洪衍武和陈力泉,他们又是怎么样去捞“刺锅子”和揪“海红”的啊?哪怕连干了多年真正的“海碰子”,论效率也远不如他们高。

不说别的,现在他们俩只要一头扎下去,五六米水深下,一个礁石的“刺锅子”,一次性都得胡撸干净了才肯罢休。哪怕是彻底揪干净一个礁石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