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购销缩影(3 / 5)

今儿就有个顾客不乐意了。敢情排他前面的就是个售货员的熟人,买鸡蛋时不但没要本儿,还挨个照,挑出了五六个坏的,人家拿走的全是好的。可到了他这儿呢,售货员立马就没了热情劲儿,嫌麻烦就不给照了。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顾客的心里就不平衡了。当时他就说我买的鸡蛋也一个都不能坏。否则我就找你们领导,告你走后门。

可没想到卖鸡蛋的售货员根本不怕这个,反倒挤兑他说,“后门就在那儿搁着,有本事你也走啊。你以为找我们领导就有用了?他昨天还埋怨我们挑出来的‘坏蛋’太多呢。我还告诉你,人得知足。这都是各地支援首都的,有你鸡蛋吃就不错了,再挑肥拣瘦的,惹急了我就不卖你。”

这气得顾客差点没来个倒仰,可最后他也没辙,只能干咬牙地说“等以后东西多的卖不出去了,我看你们怎么办?”

说实话,现场除了能看到未来的洪衍武,这话恐怕连顾客自己都不信。所以那售货员就笑了,非常得意地说,“回家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现在连酱油都脱销,你说的景儿,反正我是看不着了……”

得,这就是最后一句话。那顾客也只能丧眉耷眼,带着没被照过的鸡蛋负气离去。

至于第二件事儿,那其实是一场有关“二八酱”的份量之争。

要知道,在如今一体包装的酱醋调料,想当年大多能买到散装货。

油盛在铁桶里,酱油、醋、黄酱、果酱、麻酱、白酒等,盛在缸里。无论大人孩子,买上述东西,都称为“打”。

“打酱油”、“打麻酱”,是常挂在嘴边的话。路上碰到熟人,常以这种方式打招呼。如果有人问“嘛去啊?”往往对方就作答“打酱油去。”

打酱油、醋、酒,要拎个瓶子,售货员用木制的定量“提子”从缸里舀出来,通过漏斗倒进瓶子。“提子”一般分半斤和一斤两种,采用这种原始的衡量方式,对于散装液体商品的出售,确实很便捷。

打麻酱和黄酱,也都自带容器,一般用吃饭的陶瓷碗,也不必论斤两,顾客把碗往柜台上一搁,说一声“打五分钱麻酱”即可。售货员会先称碗,再把秤砣置于刨除碗的分量后应该的位置。

由于麻酱是与鸡蛋同样紧缺的定量供应食品,每人一月也只有一两。所以顾客在打麻酱时,往往眼睛紧盯着秤,生怕少了,锱铢必较。而取麻酱的方式又比较特殊,多了便缩不回去。售货员有时就会故意多打出去一些,借以减少纠纷。

可有的时候,好心也未必能换来好结果。因为再怎么多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