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谈故解疑(3 / 4)
、道光年,轩内便有藏书八万五千卷,且有书目传世。
却不知是从何时用得绿琉璃瓦,这又为何故?
没想到这个问题倒把允泰问住了,他细思良久也没个着落。
倒是王蕴琳想了一阵说,自己曾听闻母亲谈及清朝历代皇帝对金朝皇族后裔的优容与厚待。
特别是嘉庆年间,由于阿哥皇子经常来完颜家“嫏嬛妙境”观书。
因此出于对完颜氏的笼络和对于文化的崇敬,嘉庆帝下旨特许完颜家书屋铺设绿色琉璃瓦。
绿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丽,万物昭苏。
装上以后格外素雅大方,也更富文化气息。
正因为与书屋景色相融甚佳,完颜家便一直留用至今。
这话说完,单先生不由再次点头。
“这就对上了,绿色琉璃瓦应用的最典型的古建群就是阿哥所,那是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您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
再往下,所谈论的话题更让人大开眼界,也更让人觉得有趣。
因为无论单先生问起花园里“玲珑池馆”里已经被拆除的庭阁样式。
还是跟据允泰和王蕴琳共同回忆,通过“烫样”指正两个小院的旧景格局有误。
竟然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近似之景,和曹雪芹搭上关系。
敢情像《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到一座滴翠亭。
书中云,“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栏,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便是仿借完颜家的“玲珑池馆”的样式。
此亭原是由其远祖完颜崇实所造,亭子就是位于水池中央,四面设游廊。
而另外两处,一是花园里作为休憩小所的一各偏院。
那里原本是存有大片品质尚佳的绿竹,而且还竖立了一座石牌坊。
上面刻着成亲王永瑆所书“潇湘小影”四字。
现在那里被盖了房子,一半的竹子和石牌坊都被移走了。
而在《红楼梦》中,黛玉所居庭院名为潇湘馆,也以竹子著称。
而且黛玉别号为“潇湘妃子”。
这也应是曹雪芹以此处为鉴,描绘在了书中。
还有一处是“海棠吟社”,那又是麟庆新造,位于前院西部。
面东而立,与曝画廊共同组成了一个小三合院。
院子中央种了两株海棠,院北的墙上,开了一个月牙形的偃月门。
《红楼梦》中宝玉所住的怡红院的“怡红”二字就源自院中的一株海棠。
后来贾芸又送了两盆白海棠,探春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