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松原市《扶余市》(7 / 9)

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满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扶余市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大街小巷都会响起欢快的锣鼓声,人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手帕等道具,跳起热闹的大秧歌。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动作夸张、豪放,节奏明快,舞者们边舞边唱,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大秧歌的队伍中,有扭得俏皮可爱的“小嫚儿”,有扮相滑稽的“丑角”,还有威风凛凛的“鼓手头”,大家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出一场欢乐的盛宴。东北大秧歌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祝福的方式,体现了扶余人热情好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传统手工艺

扶余市的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如剪纸、刺绣、木雕、草编等。剪纸是扶余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艺人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这些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既包含对丰收的期盼,也有对吉祥的祝愿,常见于节庆装饰或婚嫁用品。刺绣则以满族刺绣最具特色,多用彩线在绸缎、麻布上绣出山水、花鸟纹样,针脚细密,色彩搭配鲜明,常应用于服饰领口、袖口及荷包等物件,既实用又具装饰性,展现出制作者的细腻心思。

木雕工艺多取材于当地硬木,艺人们通过凿、刻、雕等手法,将木材加工成家具、摆件或建筑构件,纹样多为龙凤、花鸟等传统图案,刀法流畅,造型古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草编则以当地盛产的玉米叶、柳条为原料,经编织制成筐、篮、席等生活用品,编织手法简单却蕴含智慧,成品结实耐用,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既是生活技能的延续,也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

五、特色美食

扶余市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东北农耕与游牧饮食的特点,食材多取自本地物产,口味偏重咸鲜,注重食材本味。

四粒红花生

扶余是“四粒红花生”的主产区,这种花生外壳鲜红,果仁饱满,每荚多含四粒,故得名。其口感香脆,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既可直接生食,也可油炸、盐焗,或磨成花生酱。当地农户常将收获的花生晾晒后储存,逢年过节作为零食招待客人,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依托这一特色农产品,当地发展出花生糖、花生酥等深加工产品,延续了花生的独特风味。

松花江全鱼宴

扶余濒临松花江,鱼类资源丰富,全鱼宴是当地待客的盛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