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有其师必走其徒(2 / 3)

唐僧,老夫祖姓刘,有道是大丈夫坐不更名立不改姓,却胡乱称老夫为唐姓,真是岂有此理?老夫说他几句,他就抓耳挠腮,说什么老夫是肉体凡胎,还信誓旦旦的口称这个世上有妖魔鬼怪,他要降妖除魔,没有时间上课,即使偶尔来上课,敲着桌子非让老夫讲故事,而且必须讲什么《西游记》,唉,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年轻书生听后,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老者还以为这个年轻书生没有听进去,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旋即叹了一口气,又道:

“唉,公子,实不相瞒,老者身上,脸上的这些伤都是拜这群熊孩子所赐,人岁数大了,就经不起折腾了,老堡主挺大方,的银子不少,但也要有命花才行?而且这些熊孩子经常跟老夫提起一个叫张一鸣的人,说是他们心中唯一的老师,语气当中崇拜的不得了,哼,熊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肯定都是拜这个张一鸣所赐,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呢?”

年轻书生的面色有些尴尬,心里却是气愤不已,一直回荡着老者的一句话:老堡主挺大方,给的银子不少!

“说了那么多,还没问公子尊姓大名?”

“呃,鄙人张一鸣……。”

……

年轻书生正是张一鸣,本来是和小翠一起来的,驾着那辆无比拉风的马车,但离村口还有很远,小翠的眼神就开始躲躲闪闪,借故还要去文华院接张芙蓉,死活不再前进一步,张一鸣只好自己下车,徒步赶往张家堡,在村口恰好遇那个可怜的教书老先生。

远远看到村口的那座送君亭,触景生情,张一鸣不由想起了李世民,也不知有生之年,李世民是否还会再来这里,即使能来,也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两人是否还有彻夜长谈的机会?

那时的李世民是否青春依在?

蓦然,张一鸣想起一句话:愿你此去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张家堡的变化很大,房屋,茅舍,全部都是焕然一新,送君亭往里五十米,还有一面新砌的屏风墙,墙上有张一鸣的亲笔题词:天下第一堡!

站在村口,张一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胸腔内似有一股滔天豪情无处发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而此刻,屏风前面并列站着一排熊孩子,裤子下褪,露出白花花粉嘟嘟的小屁屁,屁股使劲前撅,小脸紧绷,憋的通红,一道道水线射到屏风上。

原来,熊孩子们正在比赛谁的射程远,顷刻间,洁白的屏风变成了一副连绵起伏的地图。

人的一生,最纯真的回忆在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在少年,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