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风刮来的钱(2 / 4)
雄厚,但人家也不是傻子啊,一个只挂了个名号,连个厂房、办公地点都没有的破公司,谁tm知道你丫是不是骗子!
“不得不说,您老的名头真够响亮的,尤其是昨晚的新闻联播过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继樊叹了一口气,解释道,
“也不知道那些人在哪里得知了门路,昨晚我一口气接到了10几个电话,都是来应聘公司高管的。这些人有工作了几十年经验丰富的老会计,有某某原大公司的财务经理,甚至于还有原国内500强公司的副总、老总,知名银行的行长等等,一个个的来头大得吓人!我怕我hold不住,要不,你来看看?”
嗯?
还有这种操作?
这些家伙,消息也灵通得太快了点吧!
刘峰皱眉沉思着。
这哪里是他名头响的缘故,明明是张shu记,或者说是大长老的名头响吧!
说起来,昨天送走了大长老之后,张shu记和某几位高官就作为上面的代表就留了下来,和他商谈了一系列有关水处理的事宜。
其中,上面已经拍板决定首先在京津卫附近建造一个年产10亿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工厂,作为海水淡化新技术的示范性工程。
刘峰估摸着,这里面,大概需要10000吨的新材料,生产成本10亿元左右,当然,翻倍销售的话能卖20亿再高国内就卖不出去了,如果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厂房、管道、输水设施等等,上面的预算大概要30亿。
自己的厂子都还没建好,就已经有了20亿的生意以及大约10个亿的毛利润,即便是对金钱已经没有什么‘感觉’的刘峰,一想起来都觉得美滋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万事具备,就差新材料能够生产出来了!
但究竟怎么个生产法?
光凭借他手中的1.5亿资金,又能干啥?
最多也就能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在10000吨左右的新材料生产线罢了,完全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嘛!
那些人的意思是,如果京津卫的这个新工厂效益不错,国家后面可是要像下饺子一般的建造海水淡化工厂的!
最多一年时间,到时候后面可就不是10000吨,而是10万吨、百万吨甚至是千万吨级别的新材料需求了!
而他的1.5亿,勉勉建成一个万吨级别的生产线,连后续需要的采购生产原料、人工费等支出,都没地方周转,因此,这就是张勤和他具体讨论的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