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材料工厂(4 / 5)
?”刘峰疑惑道,“会不会太远了?”
其实按照刘峰的想法,完全可以就在山海关附近生产的,这样的话,万一生产上遇到什么事情,高能研究所这边的研究员也好过去帮忙。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并不能左右核工业集团的打算。
因此,张院士摇了头:“不算远,走铁路运输也就一天的功夫。关键是蜀川那边的市场条件不错,刚好又是我们核工业集团的大本营,所以……”
这么一解释,刘峰也完全明白了。
蜀川本身就是军工企业扎堆的地方,而且马上,新的超级对撞机项目也将落户蜀川,核工业集团将材料厂放在那边,也算得上是因地制宜了。
更何况,从生产安全问题上考虑,这玩意儿毕竟还算是敏感技术,在内陆生产也要比在沿海地区安全的多。
刘峰点了点头,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那行吧,你们是这方面的行家,我就不多说了,只要你们不耽搁这边的供货就成。对了,示范堆的建造,你们那边还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这个问题,张院士摆了下手说道。
“刘教授,这个您就放心吧!不是吹,整个华国,我们核工业集团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敢说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即便是放到全世界,咱们的技术也是数一数二的。如果我们也建不好示范堆,国内也就没人能够建造出来了。再说了,很多图纸都是由您直接提供的,要是我们还整不出来这东西,干脆回家卖红薯去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确实,核工业集团满世界推销的华国新一代核电站本身就是核电项目的今日之星,若非意识形态以及m国人的阻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华国的核电站早就畅销全世界了;即便如此,华国核电站在欧洲也算是站住了脚跟,能够让那些高傲的欧洲人都青睐有加的产品,可想而知他们在反应堆建造上的技术优势。
只可惜因为他的反物质工程,核电站项目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连政策性拨款,都被直接停了。
想到这里,刘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那可不行,你们要是去卖红薯了,我们的工程找谁接手去?想回去卖红薯啊,也得等咱们的示范堆成功了才行。”
听到这句话,张院士心里也舒坦了,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真是戳到了他的心坎儿,尤其是这人还是大名鼎鼎的刘教授的时候。
停顿了片刻之后,刘峰继续问道:“材料生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核反应堆也是你们的强项,但新的发电机,你们大概多久能够就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