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封锁现状(1 / 3)
大家沉默着。
久久后,旅长才道:“有没有关于苏联解体的书?”
“有,但是恐怕不能买。”
安玉道:“我发现技术类的都不限制,甚至像特色社会主义介绍类的书也不限制。但不晓得为什么,涉及历史的,都不能买。我现在在1940年,我就不能买后面的历史书。而且,一些书上,我发现时间线索全部被抹去,有些细节都模糊处理了。”
“如果一个人全知历史可能对某个世界来说也是灾难吧。”旅长没有太勉强,“小安同志,你要是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就写出来给我们看看。”
安玉点头,“我会尽量写出来的。”
安玉其实有点明白,系统之所以不给自己买历史书,是对自己变相的保护。
一个人,就不能预知太多未来,不然对谁都是灾难。
说完这句话,会议室又变得沉默了。
过了好长一会儿,叶铭便笑了起来,“苏联关咱们什么事?大家想想咱们未来的祖国,即便是苏联也没咱们未来祖国那样繁荣和强大吧?”
他站起来,“后世的子孙吸取了苏联解体的教训走出了自己的路,而咱们这些人不用先想这些,咱们当下要走的救国存亡之路。我相信有了小安同志的到来,我们的未来绝对会更辉煌的!”
“说的对。”李山道:“咱们还是讲讲无人机作战的事。安玉同志,你刚说到哪了?俄乌战场上都用咱们民用的无人机?那军用的又是啥样的?”
“我这方面信息关注不多,只知道军用的续航能力相当长,能飞几千米高,能挂载1000公斤的制导炸弹。对了,隐身功能还相当强,就是没有相应的雷达技术,都发现不了无人机。”
这里面的新词太多了,制导炸弹又是什么?
至于雷达,倒还听过。
不过1000公斤的炸弹……
这要投下去,人还不东一块,西一块的啊?
带劲啊!
可惜安主任那儿买不到军用的。
“我这里也有农用无人机,载重也能达到几百斤。”安玉道:“当然,农用无人机价钱非常高,都要几千甚至上万一台,作为消耗品还是有点可惜的。”
“你等会儿。”
沉默半天的旅长眼睛又瞪圆了,“你刚说农用无人机是什么意思?农民种田都用高科技?”
“对啊。”安玉道:“用来撒药又快捷又方便,还能播种。一百亩地,一个人操作就能完成,后世好多农民伯伯已用上农用的无人机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