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童年创伤(双人视觉)(2 / 9)

是同意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奈,“但请记住,我只提供专业的心理分析,不参与任何案件调查。”

我松了口气。

潘婷婷的帮助,将为我们揭露刘综和何氏集团的罪行,提供更重要的心理依据。

医院口供室旁的小会议室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潘婷婷将我们提供的刘综的资料,包括他幼年经历的片段、他与刘伟的关系、他替罪入狱的背景,以及他近期行为的描述,仔细地翻阅着。

她表情严肃,不时地在纸上写下些什么。

我和李明宇坐在对面,屏息凝神,等待着她的分析。

窗外夜色深沉,路灯的光线透过百叶窗,在墙上拉出斑驳的光影。

“从这些资料来看,”潘婷婷终于开口,她的声音冷静而专业,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刘综的幼年经历,尤其是被亲人背叛和抛弃的创伤,极有可能导致了依恋障碍和早期人格发展缺陷。”

李明宇紧锁眉头,追问道:“那……这会对他的人格造成什么影响?”

潘婷婷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资料上:“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创伤可能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他们往往缺乏同情心和内疚感,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并且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他们善于伪装,操控他人,甚至可能对社会表现出攻击性和破坏欲。”

我的心猛地一沉。

这些描述,与我们看到的刘综的行为,简直是一模一样。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潘婷婷补充道,语气依然客观,“创伤经历只是诱因。个体的成长环境、后天经历、以及是否获得过积极的引导和救赎,都会影响最终的人格发展。”

“那如果他后来又被另一个‘大哥’收留,甚至为他顶罪入狱呢?”我忍不住问道,试图从心理层面理解刘综的行为逻辑。

潘婷婷沉思片刻:“为‘大哥’顶罪,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权力、忠诚和依附关系的渴望。他可能将这份‘牺牲’视为一种获得认可和归属感的方式,但同时也可能内化了更深层的不信任感,认为所有关系都是一场交易。”

李明宇眼神凝重:“所以,他现在与何佳云的合作,也是一种交易?”

“是的,这种基于利益和共同复仇目标的合作,符合反社会型人格的特点。”潘婷婷点了点头,“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一旦利益关系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更强大的诱惑,这种‘合作’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我追问道:“那他的目标,会是什么?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