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计策起效了(1 / 3)

自从滞留地的政策实施之后,加上贷款买的粮食运到了国内,京城那些逃荒的人员就被政府安排回乡了。

干旱虽然很严重,也不至于到一口水都没有的地步,自留地种植出来的粮食都是归个人所有,农民们知道这个政策就舍得拿出水来种植,而且是自己的地,也舍得出力气和精力伺候庄稼。

环境不错的地区靠着这个政策,秋收之后肯定就饿不着了,国家只需要照顾那些环境恶劣的地方,压力也能小许多。

赵德福他们三个和王主任一通商量,最后一致决定让贾张氏回乡种地。

自从街道办不再施粥活动之后,王主任就安排秦淮茹去扫街道,连临时工都不算,每个月只有14块钱,但夫妻俩的工资算一起不少了,加上贾张氏又回了乡下,买额外粮怎么也能够他们一家人勉强过活。

听完这个解决方案,赵繁有些佩服,然后好奇的问道:“那贾张氏就被强制送回乡下了?”

如果贾张氏愿意回村种地,早就回去了,开始王主任就知道这个情况,于是带着人劝她回乡,到了这种地步,她自然使出召唤老贾的技能。

可惜王主任早就看出这个4合院屡屡闹事,贾张氏就是导火索,很强硬的把她送到了乡下,还亲自和村里面的支书打了招呼,如果她擅自脱离队伍,那就是犯罪。

这个时候去哪里都要介绍信,村支书明白王主任的意思,立刻答应不会给贾张氏开介绍信。

赵德福现在是院里的一大爷,院里有事他不好离开,本来以为把贾张氏弄走后,他就能空出时间了。

没想到易中海又闹起了幺蛾子,抱怨院子里的人不尊老敬幼,是不是有一天他老了没用了,也会被赶出4合院?

为此赵德福特地开了一个会,从法律的角度给大家科普,户籍在这里,人就在这里,即便死了也是从这里抬出去,这才把易中海给安抚了下来。

赵繁忍不住评价道:“只有12户人家的4合院,感觉恩怨情仇比国家大事还精彩。”

也不知道是贾张氏回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还是因为赵德福的科普,户口在院子里的永远都能生活在这里,易中海对贾家的帮助尽心了很多。

其实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易中海的心思,既然户口在这里就不用离开,那他干不动了,厂里也不可能把房子收回去。

如今贾张氏回不来,没有人在他们师徒中间当搅屎棍,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存款,贾东旭以后也会尽心给自己养老。

可以说易中海算是彻底安心下来了。

说完了4合院,赵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