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这么好的原因(2 / 3)
然他不知道国家从贫弱走到强盛,一路都经历了什么?但他知道最后的结果,在外交部混了两年,也不是白混的,根据当前的局势也可以分析的有理有据。
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份报告,最终却提交到了大领导的手上,这是人家私下对陈宏的嘱咐。
可能是上级领导已经发现了,赵繁不仅在国际的形势上的见解独特,在国家治理上角度也非常的刁钻,可以说是跳出了格局看待问题。
大领导不想每一次都在会议上听别人提起赵繁的建议。
只能说这段时间发生的意外实在是太多了,决策往往都是要快速下达,他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不过这部分报告还没有开始写,可赵繁写信回家让父母来和自己团聚的后续倒是有了。
国家解决了资金和粮荒问题,精力自然要放在国内工业的发展上,毕竟这是一切的基石,红星钢铁厂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赵德福他们还是三班倒。
这次来找赵繁的只有王桂香和他的弟弟妹妹,至于单独留在家的老赵同志,只能尽量吃食堂了。
王桂香看着吃罐头吃得满嘴是糖水的两个孩子,赶紧嘱咐让他们慢点吃,不过末了还是说道:“在你们哥哥这里可以多吃一点,回家之后这些罐头要多让给你们爸爸,这段时间工厂的任务太重,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快没有了。”
赵繁闻言皱眉问道:“怎么回事?工厂就算是三班倒,应该也有时间让爸好好睡觉才对啊?”
国家最近的精力放在工业基础上,工业基础的基石就是钢铁,前段时间就三班倒了,现在任务又增加,像赵德福这样的五六级工,偶尔要上两个班。
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量,厂里前段时间还招聘了一大批临时工,阎埠贵家的老大本来在复读,听到这个消息直接就辍学去应聘了,如今进厂已经两个月。
可这些刚进厂的生瓜蛋子,哪里比得上赵德福那样的老师傅,特别是最新下达的任务都是高标准,只能让熟练工上手。
赵繁一听就知道国内还是缺乏成体系的工业生产标准,也许他们引进英法两国研究设备的同时,可以引进这方面的技术,即便是不能和漂亮国的技术媲美,也比现在的华夏要好很多。
这些话赵繁当然不会对母亲说出来,他笑着打趣道:“这么说的话,阎老师家也是双职工了?”
确实如此,阎解成虽然是临时工,待遇虽然不高,到底有了一个起点,可以慢慢考上去,等工级高了,待遇自然就上去了。
提到工作,赵繁就好奇院子里的秦淮茹难道没有去试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