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成圣,但是理科生 第241节(2 / 5)

所有未满十五岁之人入学,但从第二年开始就是严格地执行六岁了。那些听到这个消息又打算搬来东亭的人立刻快马加鞭也要赶来东亭。

而许开还是没有找到他期望的好苗子。

不,确实有一些天赋不错的,但也是在经史子集、也就是文科上的天赋不错,对于数学物理方面、也就是理科上的天赋却显得不够看了。

不过许开并未感到烦躁。现在这才多少人,就指望能出一个能入他眼的天才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于是许开立刻下令让沈长青再度建造两所学校并扩招教师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学生。沈长青一边抱怨自己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一边看着怀中闪耀着星光的星辉石,把抱怨的话语吞了下去。

东亭县的名号越来越响亮,已经开始有远方的州县住民开始考虑冒着风险也要去东亭博一个机会。

而相对于东亭县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平州最富盛名的青阳书院却有些坐不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其他州有些不同,平州因其临海且位于三国交境处,常有三国文人于此文斗,许多大历文人为了彰显国威都会来到平州,与其他两国文人文斗,这些大历文人文斗之后往往都会互相引为好友,常常聚会,于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不亚于平州国院甚至犹有胜之的书院,这便是青阳书院。

青阳书院以其真正地践行了“有教无类”而闻名。国院入学有最低境界要求,而青阳书院却完全没有,只要通过了入学测试,哪怕连童生都不是也能入学青阳书院。青阳书院之人也一向为之自豪。

然后就出现了东亭县的“东亭第一国立小学”——至少许开是这么为它命名的。

在“东亭第一国立小学”那无视境界、无视出身、甚至连学费都无视的真真正正的“有教无类”的政策之下,青阳书院的招牌好似笑话一般在空中飘扬。

“所以,诸位以为该当如何?”

青阳书院后山的一座小亭内,院长撑着自己的头,看着自己面前的两位好友兼同事,如此问道。

两位同事面面相觑。

由于青阳书院只需要考试就可以进入,而进入其中几乎确定了未来至少也能考上童生,甚至只是考上童生对青阳书院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耻辱,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来碰运气,这也是一个重要生源。

然后东亭县那边出现了一个没有任何门槛、你来就让你入学的学校,

就算两边的先生上有差距,但前三年童生教导、后六年秀才教导、若有优异的学生还会聚集到一个班上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