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置腹,以诚换诚(2 / 5)

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下子明白了唐治的长远用意。

近来,唐治召集了一班宿儒,听说正在完善科举之法。

这是文治。

由于令月公主已经谋划夺宫,只要夺宫成功,唐治就不再是皇帝了,改善科举之法也就谈不上了,所以令月才没关注。

但她知道有这么个事儿。

而现在……

令月公主对朝廷政务十分的了解,确非寻常的公主可比。

一想到节度使的前世今生,她就明白唐治的用意,也相信唐治的诚意了。

节度使这个职务最初出现时,只是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一开始只管理负责军需调度的支度使、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

说白了,和后世设立的军区作用差不多。

这种节度使,是不可能危害到朝廷的。

但是,边陲发生战事,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打上三两仗就能了事的。

那么兵员的减少、军需的缺乏,最有效率的办法,当然是让节度使就地征兵、就地征调钱粮。

这样一来,募兵权、治民权、财赋权,便也都到了节度使的手上。

一旦有人抗法,那么司法权也要给到他的手上。

虽然这些都是暂时性的,战争一旦结束,就要把这些战时权利交出来。

可是有的地方一打就是几年,甚至断断续续十几年,比早期一任节度使的任期都长了。

久而久之,这种临时权利要是频繁地交接来交接去,还不如直接交给节度使了。

于是,节度使的权力才越来越大,当朝廷疲弱、节镇势强的时候,就有点像周天子和各方诸侯的关系了。

可是,这都是这个时代客观条件形成的。你当皇帝和大臣都是糊涂蛋?他们不知道兵权放出去太多,军权、财权、法权、民权统统交给一个人很危险?

可是不然呢?

在他这个时代,你让他怎么办?

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直到把这些地方都丢给外族侵占了去?

唐治知道这种所有大权集于一身的危害,文的方面,他是要进一步推行、稳固、完善科举制度的。而且要从制度上,防范它在发挥几百年积极作用之后,就沦为桎棝思想发展的八股。

武的方面,他就要着手解决节度使的问题。

不过,限制是肯定要限制的,究竟怎么做,他也没想好,尤其涉及军事,他只能谨慎地一步步改进、探索、再改进。

因为,以现在的经济条件、通讯条件、交通条件等等,根本不可能照搬相对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