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敬相遇(2 / 3)

乔易清的目光甚至没有在那新姨娘身上停留,只又微微一揖,语气疏离:“恭喜父亲。旅途劳顿,我先去安置,不便打扰父亲雅兴。”

不等乔父再多言,他便已转身,穿过那些投来的或好奇或打量的目光,重新走回顾景行身边。

整个过程,他表现得像一个完成任务的陌生人,与周遭的热闹形成了冰冷的隔膜。

“久等了。”他对顾景行说道,语气恢复了些许温度,“这边走,正厅嘈杂,我带你看后面的院落。”

他引着顾景行绕过正厅,从侧面的回廊走向宅院深处。

越往里走,前院的喧闹声便愈远,逐渐被一种深宅独有的幽静所取代。

乔易清对这座宅院了如指掌,轻声为顾景行指点:

“你看这第二进厅堂的梁架,典型的明代抬梁式,瓜柱用得极有章法,这檐下的镂空木雕,是‘松鼠葡萄’,寓意多子多福,倒是应了今日的景,可惜匠气稍重,不如前院门楼上的‘麒麟送子’古朴灵动......”

他的解说清晰而精准,带着文学修养赋予的优美措辞,又显然对建筑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

顾景行听得入神,不时发问,或指出某一处结构的精妙之处。

两人穿梭在层层递进的院落中,夕阳最后的余晖透过精美的什锦花窗,在青砖地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雕梁画栋、匾额楹联,在两位同样受过西方教育却又深谙东方美学的年轻人眼中,焕发出不同于寻常百姓所能领略的深意。

他们谈论着斗拱的力学与美学,比较着中西方建筑对空间的理解,偶尔,前院传来的唢呐声会打断他们的交流,乔易清便会微微蹙眉,随即又恢复平静,仿佛那场正在进行的婚礼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

不知不觉,暮色四合,宅院内亮起了灯笼,昏黄的光线勾勒出建筑更加深邃的轮廓。

“顾先生想必也饿了,”乔易清忽然停步,站在一处僻静的小院月洞门前,“家中宴席嘈杂,若不嫌弃,我让厨房备几样小菜,送到我书房旁的偏厅?你我也可清净说话。”

顾景行求之不得,立刻欣然应允:“那真是再好不过!叨扰乔先生了。”

偏厅不大,陈设清雅,点着明亮的电灯,这令顾景行有些意外,没想到这样的老宅院中竟然会有电灯。

很快,几样精致的山西小菜和一壶温好的黄酒便送了上来。摒退了下人,周遭终于彻底安静下来。

三杯两盏淡酒下肚,两人之间的生疏感迅速消融。

他们聊起留学时光,巴黎左岸咖啡馆里的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