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回响不绝,暗流涌动(2 / 3)
物吗?!”
争论从学术层面上升到了伦理和安全的高度。
最终,一个尴尬的妥协方案出炉:李飞被移回原来的房间,但看守级别提升到最高。
门口永远有两名以上携带实弹的警卫,房间内增加了多个监控探头,他甚至被要求佩戴一个能监测生命体征和脑波活动的腕带。他成了基地里最珍贵的标本和最危险的潜在变量。
基地的整体气氛变得更加压抑。那次失败的实验像一道深深的裂痕,横亘在每个人心中。
研究人员之间不再轻易交流,餐厅里沉默居多,偶尔的讨论也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警惕。
安全规程被严格执行,但那种紧绷感,更像是一种恐惧驱动下的机械服从,而非真正的理解和警觉。
在这片日益浓厚的猜疑和不安中,老吴,这颗沉睡的棋子,活动得更加自如。
他利用后勤人员的身份,如同一个灰色的幽灵,穿梭于基地的非核心区域。
他负责清运各实验室的普通废弃物,那些被研究员们随手丢弃的草稿纸、打印失败的报表、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都成了他的情报源。
他并不需要看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他只需要识别关键词——“能量阈值”、“神经共振”、“感知异常”、“回响理论”——并将它们与自己观察到的基地戒严级别、人员调动、以及专家们凝重的脸色相印证。
一次,他清运垃圾时,听到两个年轻研究员在走廊角落低声抱怨:
“……孙博士还想继续实验,真是疯了……那天之后我做了好几天噩梦……”
“谁说不是呢……而且听说‘样本’情况很不稳定,好像能感觉到很多东西……上面怕得要死,又舍不得……”
老吴面无表情地推着垃圾车走过,心里却将这些碎片信息牢牢记住。
深夜,在宿舍的洗手间里,他用最原始的方法——密写药水——将信息浓缩成密码,然后通过一个伪装成电动剃须刀的微型发射器,将信号短暂发出。
信息穿过厚厚的岩层,被外界守候的“清道夫”接收。
“目标出现超感知异常,价值提升。内部分歧严重,安全措施外紧内松。时机趋于成熟。”
“清道夫”总部根据这些信息,兴奋而又谨慎地调整着计划。李飞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行动计划从最初的“摧毁/夺取”仪器,演变为“优先夺取活体样本及核心仪器,无法夺取则彻底毁灭”。
外部行动小组接到了指令,开始利用极少数后勤补给车进入基地的时机,秘密将微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