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捐赠(2 / 3)
是把做粉条的银子拿了过来,把他让进堂屋里。
郑杨掏出怀里的银子,放到桌子上,笑道:“村长,这是一千斤干粉条的银子,还得劳烦您给大家伙儿分派。”
村长打开包着的布,点清了数目,整八十两。他记得之前这郑家说了,他们要抽一成,因此又拿出八两来,道:“数目不错,这是你家应得的一份,剩下的,我点清了数,再给乡亲们分了。”
郑杨笑了笑,却并不接银子,起身对着村长作了个揖,道:“听说张先生回乡,要在村里开馆授课,也不要银子,只需一些粮食就可以过去读书。先生大义,我们一家商量了,也想为村儿里尽些力,以后这作坊里该我们的那一成,都用来买笔墨纸砚,放在学馆里,让村里念书的娃娃用。”
村长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且不说这八两银子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且往后属于郑家那一成,他们竟然全都拿出来给村里的孩子念书用,这可是一大笔钱!他不禁对郑来田一家刮目相看,激动的道:“好,好哇!你们家都是好样儿的!”
在黄谷村,村长的威望是很高的,不仅仅因为他是村长,还因为他尽职尽责,愿意为村里人着想。此时听到这个消息,更是为村里的娃儿们感到高兴。
他在地上来回踱了几步,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心道:“等发钱的时候,我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乡亲们,让他们也跟着高兴高兴。”
郑杨听了,也没有别的意见,这是好事儿,自然不怕别人知道,他笑道:“只是我们家这些日子事儿多,人手又少,这笔墨纸砚一应的采买,还是要劳烦您了。”
村长摆摆手,道:“不麻烦,这样,我弄一个账本儿,买了什么东西都记上帐,每月里咱们都对个帐。”银钱的事儿是难说清的,村长爱惜羽毛,也不想因为银钱又扯出什么故事。
这个事儿说定,他看着站在面前这个少年,身材硕长,穿着一件崭新的夹棉衣。他不禁想到,这郑家的日子可真是过起来了,难得的还有善心。又见他面目俊秀,谦谦有礼,说话之间也极有章法,可惜了从前家里是那样的境况,若是也从小习书,说不得也能有一番成绩。
他不禁起了惜才之心,温声道:“等学馆开起来了,若是无事,你也跟着去学学才好。”
郑杨恭敬的回道:“是,家里早就想着忙过这阵儿了,就送我跟弟弟去读书,可巧张先生就回来了,更是方便,也不必再去镇上找私塾了。”
村长听了,更是赞赏。
又说了些别的话,见无事了,郑杨便告辞回家,把在村长家的话又跟郑晚儿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