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虚心接受(2 / 3)

下。”

“首先针对你刚刚那首写道观铜钟的你看看为师写的,自己比比差在哪!”

说完之后,唐均直接另外拿过了一张纸,然后又是一通挥毫泼墨,刷刷刷的就在上面写了一首。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大明诗人朱白写的,现在还处于娘胎里的状态,所以唐均直接不客气的拿来用了。

他一首诗写完,朱恪等三个人直接集体陷入了呆滞状态中。

没有其他原因,实在是这首诗写的非常绝妙。

同样没什么高深的意境和浓重的一逼的情感,完全就是写景写事,而且同样是描绘了道观和钟声。

可问题这些个景物和事件在唐均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却是异常优美的最象。

轻松惬意,遣词造句华丽大气,这尼玛才是真正的写诗啊!

朱格在认识到自己写的诗非常差之后,就已经开始琢磨起来了,等到唐均这首一写出来,朱恪当即就迫不及待的探个脑袋过来研究起来。

诗仙朱白写的诗,那水平肯定不能差了,更何况这首本来也是写景诗当中的上等佳作。

别说朱恪这个对于写诗完全没水平的小白,就是换个贞观年间有名的诗人,那也得对朱白的作品竖个大拇指。

所以等他反复阅读完了这首诗,并且细细琢磨了一阵之后,脸上顿时显露出无比惊-骇的神色。

朱恪仔细咀嚼了几遍,然后一脸膜拜加崇敬的问道:“老师,这样遣词优美的诗句,您是怎么写出来的?学生也是去道观,看到了铜钟,怎么就和老师写的完全不一样呢,简直是云泥之别。”

唐均脑海里思维转悠了一下,立马想起了一套万能说辞。

把手里的毛笔放下,然后一脸语重心长,谆谆教诲的表情,拍了拍吴王殿下的肩膀。

“你这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要是像为师一样有文化,你写诗就不会这么苍白简陋了,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去让你学什么技巧,而是你务必需要多读点书,最起码让自己有点文化,如此一来,你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这么苍白无力,真要描写铜钟的话,像你这么写,还需要读你的诗?带上眼睛去看不就行了。”

朱恪听了之后,不由得挠了挠头,然后有些迷糊的说道:“老师,学生其实还算有点文化,家父也请过老师教导我的。”

唐均立马眼珠子向上杠了杠,翻了个标准的白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