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目光长远(2 / 3)

到时候各地官府用记录成册的东西去宣扬,就比百姓头雾水要好的多,也能够最短时间内令农户们接受具实唐均记录成册,除了更加便于让世人接受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终极目标,研制出杂交水稻甚至比杂交水稻更加牛逼的东西。

当然,这一点没必要对老朱说,因为这个目标太长远了,不是一下子能够实现的但是就凭刚才那一凿话,已经让朱二陛下底听呆了好长远的眼光啊这是已经考忠到了多年之后的情形吗按照朱棣心里的估计。

等到唐兄弟真正入朝堂,然后再真正大规模推行占城稻的话,那最少也要个半年之唐兄弟这人还没进入朝堂呢,已经考虑到几步之外了想到这里,朱棣就忍不住捂脸。

牛蛋,这尼玛是真的眼光长远,自己该搁这考虑怎么种植,人家就开始琢磨怎么顺利推广了。

在心中感慨了一阵子之后,朱棣还是将思绪转到了唐均所说内容上面头晃脑地是思索了几个转园,最后不由的点了点诚如唐兄弟所说,如果他能够按照这种占城稻的生长习性和特点,编撰一本记录各种手段和经验教训的书籍那肯定会有利于稳定百姓们心中的不安定。

真要有这样一本经验书,只要各地官府出面进行宣读在乡里村落之间进行宣传,那估计会有一部分胆子大的农户进行换种。

这样最多两个季度,就能够实现整个南方耕种作物的大换血,如此对大明明朝来说,可是一桩不折不扣的好事情。

在考虑清楚之后,朱棣同样半若个身子,把脑袋探出去,伸向了几株秧苗此时此刻,这几株脆弱的秧苗,在朱棣眼中简直和绝世珍宝没什么区别。

对于大明帝国来说,这就是最重要的宝物,比寻常古玩字画,奇珍异宝,还要来的珍贵值钱。

若非是因为自己不能暴露身份,朱棣都想要将这几株宝贝秧苗移植到宮里去了。

皇宫里条件优越,有上好的士壤和水源,还是绝对安全的场所。

说句老实话,比唐兄弟这酒馆里稍显简陋的环境要好

对于这几株宝贝秧苗,朱棣现在可以说是紧张的栽种,对于唐兄弟的酒馆后院,要是士和水源出了问题怎么办,又或者被什么飞鸟给呱食,再或者被不知名闯进后院的人给破坏,等等,这些各式各都有可能破坏。

因此朱棣可以说是担心的很,但是在隐瞒身份的前提之下,担心也没什么好办法,科举考试不远了,到时候唐兄弟就要准备入朝堂了,自己还准备看看唐兄弟见到自己端坐在九重之上时,会是个什么表情和神态呢。

断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