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言之有理(2 / 3)
,朱棣对科举制是没有任何否定态度的,他考虑的只不过是,需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恢复科举制。
看到朱棣点头,唐均也就接着继续说道:“自从前朝灭之后,天下陷入乱世之中,科举制自然而然的也就中断了,而我大明虽然统一天下,但是之前几个年头,都依日处于镇压各地的叛乱之中,同时本身国力尚且薄弱,天下局势略微有些不稳定,所以即便重新开设科举制,一来也不会有太多考生报名,来也会受到局势的影响,起不到相应的数果 科举制自从元朝灭亡之后,就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
“请侯争霸时期,自然是不会有任何势力想起这个制度,明建国前几年,也就是太上皇朱元璋在位的整整九个年头,大明有一大半时间,是在镇压四面八方的各路诸候,剩下一小部分时间是在抓紧时间恢复生产,重新振作,而等到朱棣从太上皇手中接过大明的担子,那更是新老两位皇帝之间的交替,光是政治上的事情就要处理很久,所以肯定是没有时间搞什么人才选拔的,即便知道人才不足,也只能够暂且这么对付着。”
朱棣也不擦嘴打断,只是默默的听着,同时脸上各种神情变換,以表示他正在仔细聆听。
“而如今,已经到了永乐二年的九月份,我大明的国力正处于飞速上升期,不论是农业商业,还是军备实力,都处于逢勃向上的鼎盛发,朝堂政局也变得相当明朗,天下四方也相应的处于安定状态,可谓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是在这种盛世境况之下,却暗暗隐着不足和危机,那就是我大明人才极度缺乏,无论是各地官府的运转,还是朝堂中各级官员,都有着相当庞大的缺口。”
庞大的缺口?
朱棣将唐均的提法重新复述了一遍,在嘴里喃喃念叨起来。
唐均没有在意朱棣是个什么反应,而是微微点头。
“就是庞大的缺口,别看现在我大明朝野上下有不少官员,似乎各个位置都没有空缺好像人还不少,一点都不缺官员的样子,但实际上真要身处朝堂之中,仔细观察一阵的话,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朝中大部分官员其实都已经上了年纪,绝大多数都是跟着大明开国一起走到现在的老功臣,最少也是中年人士,极少有年轻人。”
“不是说这些上了年纪的中年乃至老年官吏怎么不好,但是一个庞大的盛世唐朝,是需要新鲜血液的,如果长时间没有新的风气和思潮吹入,那么即便再开明的朝廷,恐怕也会渐渐的蒙上膈朽的灰尘,这是历史所给予的经验教训。”
朱棣听到这里,不由的沉思起来。
作为一国之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