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笼络人心(2 / 3)
的,或者专门管人的,反倒做事的人比例却不大,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信号,大家都发号施令,站在高台上掌总,可是总需要有人接受这些掌总之人的命令去做事,科举考试大规模收纳人オ,不仅仅是为培养未来的上层官员,也是为了充实中下层官吏基础。
这一条说出来之后,朱棣当即开始反患起来,人浮于事,管事的人比做事的多。
对于一个新兴王朝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当然这个弊端并不致命,因为这种缺陷一般只出现在王朝的晚期,同时标志着王朝的实力开始走下坡路。
但是尽管不致命,朱棣也不由的郑重起来,神情突然之间有些严肃起来。
他是个开明的君主,也有着自己的宏图大志。
对于朱棣而言,他当然希望朱氏大明能够长盛不衰能够统治中原地区万万年之久
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任何唐朝兴替都有其规律没有永恒存在的王朝。
前面的朝代皇帝不行,他们朱家也不会是特例。
但是朱棣最起码希望保证一点,那就是在后世史书上,不会出现任何关于他施政方面的负面评语,当然,保证这个的措施不是强行让史官更改记录,他才懒得这样的事情。
朱二连自己发动战争去夺权的记录都得抹去,新旧明书上都完整的记载了这些事情。
朱棣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明在自己在位期间,不出现大的错误。
因此光论这一点,科举制都是相当有必要的,总不可能把问题還留给子孙去解決吧,这不是自己的风格,朱棣当即在心里默默地记下,可惜他现在不方便从桌上掏出纸笔来记下,要不然这位皇帝陛下还真想逐字逐句的记下,等回去之后慢慢的琢磨。
等这一条理解了之后,朱二抬起头来看着唐均。
唐均知道老朱这家伙是在示意已经明白了,在歇了口气之后,也就继续往下
“既然说到人オ,那就不得不说科举制帯来的一个极大好处,名为笼络人心。”
朱棣顿时楞了ー下。
“笼络人心?”
“就是笼络人心,这一点比刚刚我提到的两三条要更加隐晦,但也相当重要。”
“天下有オ之人,空有一身抱负和才智,却报国无门,没有办法获得进身的台阶,只能徒增叹如果实行科举考试,对于大明而言是获得了大量的人才,对于这些人才而言,不也是实现了他们心中的抱负吗?”
“不以其他人为例子,就但论我自己而言,如果没有里开科举考试这条路子的话,那我恐怕有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