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妙啊(2 / 3)

时也是缺人,没那么多现成的县令县尉之类的,来取而代之。”

“试问你要是人手足够的话,你会放任这些人继续在任吗?”

这位大明天子有些呆愣愣的看着唐均,眼中尽是迷茫夹杂着辰撼之色。

他感到有些头皮发麻,甚至浑身上下都在起鸡皮疙。

角度刁钻,唐兄弟点明的这个角度实在是太刁钻了。

但偏偏从这个角度出发,却又显得无懈可击。

因为事实正如唐均所讲,因为隋末乱世而产生的那些诸侯勢力,的确有不少这种各地的自封,就是诸如窦建德这样的诸侯封的官,要么就是那风使舵,谁来了听谁的话这些人其实都是非常不安稳的因素,没有任何一位帝王会信得过这种人。

其中投降派还好说,但是那些诸侯任免的官员,那是谁都不敢用,朱棣自问心胸还算宽广,肚量还挺大,但他也不敢用这样的人。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作,就正如唐兄弟所说的那般,他手底下没什么人,如果大规模撤换官员的话,很可能会因为新上任的官员对政务不熟,或者能力底子不强,而导致全国各地片混乱。

与这种混乱相比,朱棣宁愿先忍着,让这些官员继续休息,可要是真的有大批量的人才能够给他进行替换的话,朱二陛下表示,他绝不姑息忍着。

“唐兄弟,这么说来的话,科举制提供的人オ,还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可以大批量的替换这些不适合继续在任的官员。”

唐均肯定的点了点头

“就是这么个意思,科举提拔的大量人オ,当然不可能全部都留在朝廷中,应天府也装不下这么多人,也没必要滞留这么多,反倒是经过各种处理政务的培训之后,就能够派往全国各地,替换掉那些站队立场不一样的官员,我相信这些通过了科举考试的人才,特别是专门设立的处理政务,这一方面科目的考生,都是有一定本事的。”

朱棣长出了一口气,默默的又在脑海里加上了这条。

他在来之前是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这一次本来是准备打发时间的出行,居然又让他学到了这么多,说好了到唐兄弟这来放松,结果又成了谈论这事。不过说实话,听唐兄弟讲这些东西,听的那叫一个爽,相当的有感觉。

丝丝入扣,一环接一环,道理硬摆在这儿,还时不时的会举两个例子。

同时所讲述的这些,也完全契合朝廷现在的政策,以及自己接下来可能实行的举措,光讲这些东西,毫无疑问就是给自己点亮了指路明灯。

看似结果都指向一个,那就是重开科举考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