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现在开始搞啊(2 / 3)

“老师,学生方才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像您说的周刊这样的东西,上面的文字一定很多,而且都是需要精工排版,字体不能太大的那种小字。”

“在这种内容颇多的情况之下,光制作一份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需要达到供给给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寻常读书子弟的程度,那光是一个应天府,所需要准备的份数就一定不少。这样不仅印起来十分困难,而且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恐怕真不见得有多少人买得起。”

“先前学生一下子疏忽了没考虑到,现在想想,这似乎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难点。”朱瞻基刚说完,唐均就直接愣住了。

不过在几秒钟之后,唐均就从呆愣中清醒了过来。

他浑然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然后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

“为师知道你在担心些什么,无非就是在印制上的困难。”

“为师现在也不说那么多,你们兄弟几个,只管先去把这个周刊的内容搞出来。”

“先把一份成功的样本摆到我面前,到时候为师自有,让你们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的印制方法,这一点为师是可以确保的。”

朱瞻基所说的印制方法,也就是通俗所做的印刷方法。

大明现行的书籍,以及各种册本之类的东西,在原本之外的副本以及刊本,都是通过印刷方法进行刊制的。

现在的印刷方法还颇为原始,用的都是魏晋时代传下来的老套方法,别说活字印刷术了,就连雕版印刷术也都还没出现,最起码还要等上个几十年,雕版印刷术才会率先出现在人世间。

在此之前的所有印刷方法,都是先在石碑上刻制好内容,然后拿着纸一张一张的拓印。

这种原始印刷方法异常复杂,需要花费的工序贼多,也就导致人力成本奇高无比。

这也就是以往书籍卖的贵,一般人都读不起书的根本原因。

一本书的成本都巨高,更别说三本五本,乃至一大堆书籍了。

因此朱瞻基才会有这样的担心,如果印刷这个难题不得到解决的话,那估计一份周刊价钱估计要和一本书差不多了,那恐怕没多少人会买。

但是这样的难题,在唐均面前显然就不足为道,别人不懂印刷术,他难道还会不懂?

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之后,朱瞻基也就姑且把心中的担忧给放了下来。

甭管老师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但既然他老人家说没问题,那就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这是他身为学生,对老师的无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