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科举考试(2 / 3)
以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把试卷平平展展的放到了桌子上,这才真正的送了一口气。
悠悠然的,唐钧写完以后,也就并没有什么压力了,还很淡定的专门吃了考场的午饭了然后才潇洒的表示自己要提前交卷了,最后给众人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当天下午,整个应天府中统一的响起来了一道钟声,由此以来表示科举考试到此真正的结束了。
进士科目是花费时间最长的科目,其他的科目也就已经早早的考试完毕了。
大量的考生结束以后,也都从考场踊跃了出来,原本因为考试还有些寂静的应天府也重新的焕发了生机,大街小巷之中也都开始是人流了。
而这些学子们,也都三五成群的凑到了一起。
要不就是在酒楼中在讨论自己考的怎么样,什么样的题目,自己答成了什么样子,毕竟对于考生来说,对答案往往都是优良的传统美德。
剩下的类型,大概就是真的是考完试了什么都不想的人了,叫上自己的朋友们,然后开始到处的玩儿了。
管他考得怎么样,浪得几日算几日!
至于唐钧呢,他就是两种都不属于的人。
考完试以后,唐钧什么也就没有想,直接回到了家里,然后舒舒服服的悠哉起来了。
对于唐钧来说,他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等待着皇榜张贴出来,而他自己呢,也只是需要去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名次和荣誉就可以了,现在呢,就需要保持平常心态就行了。
而就在这些学子结束考试以后,大量的考生试卷也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吏部和翰林院,在之前已经安排好的审考官们,也都已经纷纷就位了。
对于考生们的成绩,这些考官也是需要来认认真真的联合起来,进行重复审查,两个人来一起打分。
要是分数相近,就可以直接定分,要是相差的分数过于的大,那么就交给更高一层的官员来打分。
这样的流程,就让我们很容易的联想到,这跟高考审批试卷的流程是很相似的,也是几个老师配一个组长,从这一点来说,明朝的制度,!还是也还是挺完善和先进的。
在科举考试结束的第二天,礼部就已经开始了考卷批改,负责礼部考场的,就是礼部左侍郎徐知。
“连最基本的古文经义默写都可以出错?这份试卷列为下等!”
“这首诗写的倒还是挺不错的,只可惜对策论一窍不通,不是当官的料,定为中下等吧!”
“不错不错,这几道策论写的不错,而且也有一些新奇的思想,隐约掌握了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