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3 / 14)
。
至于这香油味,更是有讲究,不同教派庙宇的用料配方以及不同群体信众的投献,都会造成其味道上的差别。
很快,李追远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密宗僧人形象。
僧人手持银质串铃、上裹酥皮,周身散发着那股香油味。
京里,一直是教派荟萃之地,而清朝又是封建制度的顶峰,统治者将教派视为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很多远在边疆的庙宇,在这里都有缩小版的复刻,最不济也会将其分支牵引至其中。
少年记得他。
他曾抚摸过自己的头,还牵着自己的手,为自己介绍玻璃柜里的那一件件历史悠久的器具,但那也只是一面之缘。
原来,自己见过他第二次。
他曾来到过这里,来到自己身后,对坐在那里的自己,摇晃起了铃铛,领着自己一路前行。
也不知具体走了多久,李追远观察着周遭宫殿变化,他发现,自己已经「跟着」来到了宁寿宫贞顺门内。
前方小院角里,出现了一口井,四周有白色围栏,井壁上凸,井口很窄小。
这是———珍妃井。
李兰刚到这里工作时的那两天,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间隙,是带自已游览讲解过的那时的李兰,还保留着一个正常妈妈的样子。
不过,她大概也察觉到了,自己儿子只要见过了听过了也就记住了,就懒得再继续陪着玩要,接下来就给他往宫里一丢,忙自己的事去了。
这口井因慈禧命人将珍妃投入而格外出名,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会来这里转一下。
事实上,那时候的井口很大,不是现在这般小,现在的井口窄小到根本不可能投得进去人。
建国后宫里七十四口井为安全起见都被改造过了,眼下能看见的井口其实是压井石。
自己当初,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
疑问,刚在心里升腾起,很快,李追远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感知。
「噗通—」
耳畔似是传来落水声,紧接着,可怕的室息感与无边的绝望,如潮水般疯狂地向他涌来。
李追远跪了下来,双手朝上探去,本能地想要去够着什么。
先前一路跟着走来的所有痛苦感觉,在此刻像是成了一种铺垫,只为眼下的迅猛爆发!
「啊—」
虽然李追远现在还在并外,但这种溺水的感觉是如此细腻与真实,理性上的记忆虽然失去了,但感性上的东西得以保留。
但这种感觉平日里根本就无法体现更没办法找寻,只能等到相对应的环境下才会被再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