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巴比伦与塞琉西亚(3 / 5)

合。除了那段记忆以外,伊奥斯也阅读了那颗星周围星的一些记忆,那些记忆大多也和那座奇跡山丘之城息息相关。他的老师曾告诉他,相似的记忆,或是在同一地方生活过的人,或是有强烈情感纽带的人,比如亲属、朋友或是爱人,他们的记忆之星总是靠的很近。这也许是那些阿凯西的管理者所採用的一种分类和规整手段。

但这些关于那座城共同的记忆并不能说明什么,在经歷过亿万个不同世界的记忆之后,伊奥斯并不觉得那少女闪姆的故事有什么特殊之处,除了最后——在末世之后,在这段记忆结束的位置:那一片因被无数新生的星星所照耀,而晶莹闪亮的海面。

突然,伊奥斯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他向前走了几步,半蹲下来用手比划着海平面上那一串比周围密度要高一些的繁密的光点:那条银河的位置。又闭上了眼睛,回忆闪姆最后看到的画面——山的轮廓、水的波浪和那些缓缓上升的点点繁星。

他猛地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景象,沉默了……

海风让他的头发略显凌乱,而他的眼睛却为此湿润了。

“在无尽的海洋之中,在山涧,在田野,在深林,在沙漠……”他笑着擦了擦眼泪,并继续自言自语道,“这就是那段记忆,最后的场景。”

夜深了,他从旁边的栈道离开,并朝身后的方向挥了挥手说:“我明白了,妈妈。下一个,就是山涧。”

注解区: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即两河流域,古希腊语:meσoπotαμ?α,μeσo意为中间,πotαμ?α为古希腊文中河流之意,转化成为“(两条)河流中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埃特曼安吉神庙:etemenanki,苏美尔语,意为“天地之基神庙”,是一座在巴比伦修建来供奉马杜克的神庙的名字

尼布甲尼撒:古希腊语:naboukhodonosor,是位于巴比伦的迦勒底帝国的君主,因毁掉了所罗门圣殿而为人熟知。他曾征服犹大王国和耶路撒冷,并流放犹太人

巴比伦尼亚:阿卡德语,matakkadi,即巴比伦地区,最早记载“巴比伦尼亚”一地的文字,可追溯至前23世纪的萨尔贡时期的一块版匾

希伯来:hebrews,希伯来人的名称源自希伯(eber),根据《创世记》第10章第22-24节,希伯是挪亚的玄孙、闪的曾孙、亚法撒的孙子

玛拉基:犹太先知,玛拉基(希伯来文:?????????malakh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