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夹带私货,暗流涌动(8 / 10)
表不专业,我倒是有个建议……”
“你请讲!”
“我建议,泛亚电影学院作为北平电影节的主要协办单位,为电影节提供包括嘉宾邀请、国际宣传、奖项评定在内的专业服务!”
路老板舌灿莲花:“亚洲电影学院明年九月就是第一届学院的毕业仪式,目前国内的两位学员,陆洋已经操刀《绣春刀》,郭凡过两个月就会进组跟我一起拍完《球状闪电》。”
“我们初步决定年底之前,和迪士尼、韩国希杰娱乐、日苯东宝再投资一部预算不亚于《球状闪电》的科幻片,和《球闪》一样,会在中日韩和北美、欧洲同步上映。”
“泛亚电影学院的导师、资方、学员的综合能力,完全能担此重任。”
蔡复潮瞳孔微缩,他知道这是面前这位中国电影的“播种者”要开始收获了。
所谓的电影工业化的要素——
电影公司,问界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仍旧在特效技术上有追赶需求;
演员和导演,前者属于全球选材,最稀缺的导演资源除了问界的宁皓等人,现在又有了两位成色待检的新人;
发行渠道,问界在北美有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欧洲有mk2和吕克贝松,亚洲自不必提;
所谓文化出海、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云云,在体质或协会中人嘴里也许还暂时只是目标。
但这位即将而立的青年导演,却是花费近十年的时间,切切实实地将要走出第一步去了!
蔡复潮即便居于庙堂,也不禁感觉有些心潮澎湃,其实他没有意识到路老板夹带的最大私货——
他要通过亚洲电影学院的权柄,“窃取”北平电影节的胜利果实,掌握国内官方的电影评论权!
路宽刚刚所谓的为电影节提供专业支持,就是要把国内迂腐陈旧的“朱大珂式余毒”,从这个新的文化项目中赶走。
这帮人文化利益集团的老学究们,动辄喜欢以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机械辩证法和法国新浪潮的“作者论”作为评判标准,生搬硬套巴赞的“长镜头本体论”来否定商业类型片创新。
评论者尤其热衷引用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将市场化创作简单等同于文化商品异化。
现在好了,你们去魔都电影节做评委即可,想怎么发表高见都可以。
但这个商业化的c类电影节,他要利用泛亚电影学院的协办角色,完全变成自己的形状。
如果操作得当,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一根捆缚身体的绳索,也要被穿越者挥刀斩断。
但这目前还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