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猫腻(4 / 5)
p 这个时候,对于大明朝这边来说,口外就是敌国,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北虏与东虏已经一家了,大明朝廷不可能再允许宣大地区的边境商人们再往口外与北虏贸易,更不用说与东虏贸易了,那早就是抄家灭族的重罪了。
    然而,大明朝的事情奇诡就奇诡在这里,荒诞也荒诞在这里,朝廷明令禁止的事情,在宣大各边口依然半公开地进行着。
    朝廷大臣们都不管,崇祯皇帝又该怎么去管呢,他甚至都不可能知道这些猫腻的存在。
    而沿边各口的将领要养兵,要养活自己,可是朝廷总是粮饷不继,他们该怎么办呢,只好一起参与贸易,或者收取过路银子了事。
    于是,到了崇祯十二年,看似重兵把守的长城各大关口,基本上都已经形同虚设了,用四面跑风漏气这样的话语,都已经不足以形容形势的严峻了。
    更何况,满奴的军队联合了北虏的军队,连年破边而入,宣大、蓟镇沿边的长城眼线,到处都是缺口。
    然而,此时的崇祯皇帝既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去重建修补,也根本派不出多少军队去分兵驻守,因为募兵也需要银子,所以整个长城边防,眼瞅着就要崩溃瓦解了。
    这个情况,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两世为人的杨振心里可是清清楚楚。
    当然了,跟杨振一样清楚的,还有张家口的那些通虏奸商们,以及安坐在清鞑盛京城里的那些八旗权贵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兵大人!您的意思是——叫卑职领着人马,再去干回拦路抢劫的老本行?!”
    先遣营前锋马队新任把总李麻听了杨振的问话,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叫他回去继续拦路抢劫,所以他反问了这么一句以后,紧接着就又说道:
    “咳——,不敢欺瞒总兵大人你,卑职之所以在青峦岭一带,日子不好过,也跟现在拦路抢劫的买卖不好做,有关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